動物機體
動物機體的抵抗力是決定病毒感染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未曾感染或未曾進行過人工免疫的動物體內,病毒感染過程取決于機體的非特異性抵抗力。關于稱作“種屬免疫”的自然抵抗力及機體的獲得性免疫,將在下一章“抗病毒免疫”中敘述,本節(jié)只簡略介紹年齡、神經活動、激素、X-射線照射以及溫度等因素對病毒感染的影響。
【ZZ(D】年齡【ZZ)】是影響動物機體病毒感染的一個因素。一般來說,幼齡動物對病毒的易感性比成年動物高。這在某些病毒感染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例如狂犬病病毒和痘苗病毒可在雞胚中旺盛增殖,但不能或不易在成年雞體內增殖;感染10周齡小鼠所需的乙型腦炎病毒量比其對10日齡小鼠的感染劑量大100萬~1000萬倍。致瘤的腺病毒和乳多空病毒很易在吮乳倉鼠和其它新生嚙齒類動物引起腫瘤,但卻不能引起成年動物腫瘤。新生小鼠至今還是分離蟲媒披膜病毒的zui易感的實驗動物,而對某些型的柯薩奇病毒,甚至是*的宿主。偽狂犬病病毒能在由雞胚心臟、肌肉和肝臟制備的組織培養(yǎng)細胞中增殖,但不能在由雛雞的同樣組織制備的培養(yǎng)細胞中增殖等等。這可能是由于幼齡動物缺乏“成熟”的免疫反應(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血、腦等生理屏障不夠健全以及幼齡動物細胞較少產生干擾素等緣故。有人甚至認為幼齡動物細胞的病毒受體不同于成年動物細胞,例如Kunin指出,哺乳小鼠的腦組織塊比成年小鼠的腦組織塊能夠更快地吸附柯薩奇B型病毒。
【ZZ(D】神經活動【ZZ)】對病毒感染的影響,表現(xiàn)在發(fā)病率和癥狀的嚴重程度等方面。冬眠和藥物睡眠動物在病毒感染時,發(fā)病率和病死率經常低于對照的未睡眠動物。例如感染蟲媒披膜病毒的冬眠刺猬和蝙蝠經常帶毒越冬,冬眠蘇醒后才出現(xiàn)病毒血癥。Sulkin等應用墨西哥蝙蝠作實驗性狂犬病試驗:將已接種狂犬病病毒的蝙蝠置于5~10℃下,動物呈現(xiàn)冬眠狀態(tài),病毒和機體都處于不活動狀態(tài);但如再將其置于29℃下,“冷伏”病毒即行增殖,并使蝙蝠呈現(xiàn)感染癥狀。以小量魯米那引起睡眠的小鼠,用乙型腦炎病毒感染時,常比不用該藥的對照小鼠潛伏期長,死亡率也稍低。動物在冬眠或藥物睡眠狀態(tài)下,體溫、血壓和通氣率降低,神經調節(jié)以及分泌和運動機能下降,細胞吞噬能力也受到抑制,所有這些都會改變和擾亂組織和細胞的正常營養(yǎng)與代謝,從而影響病毒在這些組織和細胞上的吸附及在其中的增殖,這可能就是較少引起發(fā)病和死亡的原因。但是必須指出,上述應用藥物降低發(fā)病和死亡率的例子,還不能認為是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因在應用不同藥物、不同劑量以及在不同的病毒感染過程中,藥物睡眠的結果很不一致,有時反而出現(xiàn)高于對照組的病死率。
【ZZ(D】激素【ZZ)】特別是可的松制劑,常有激發(fā)病毒感染的作用。例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能夠明顯提高猴對脊髓灰質炎以及小鼠對流感病毒的敏感性。成年小鼠通常不感染柯薩奇B型病毒,但用可的松處理后,其易感性幾乎與新生鼠相同。應用可的松處理雞胚,可使流感病毒產量增高2~6倍。氫化可的松有抑制雞胚、組織培養(yǎng)細胞和動物產生干擾素的作用。一般認為,可的松制劑的抗炎癥與免疫抑制作用,是其激發(fā)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其它激素可能因改變機體蛋白質代謝而增高其對某些病毒的易感性,例如乳腺腫瘤病毒只能誘發(fā)母鼠發(fā)生乳腺瘤,但如應用雌性激素處理公鼠,也可使其發(fā)生腫瘤。
【ZZ(D】X射線等射線【ZZ)】也有提高機體對病毒感染的敏感性的作用。這不僅因為機體的免疫機構被抑制,而且也由于非特異防御反應發(fā)生改變,從而有利于病毒在相應的細胞和組織中增殖。一次0.155C/Kg的X-射線或1.85104Bq放射性磷的照射,即可使原來不感染柯薩奇B型病毒的成年小鼠發(fā)生致死性感染。體外培養(yǎng)的細胞在經適量X-射線照射以后,繁殖停止,但仍可以合成細胞成分,結果出現(xiàn)巨型細胞。這種巨型細胞常比未照射的對照細胞更易感染病毒。曾有報導,原來對藍舌病病毒不易感的人胚肺傳代細胞,可在X-射線照射后因出現(xiàn)巨型細胞而感染這種病毒。X-射線照射的HeLa細胞也比未照射的對照細胞具有對新城疫病毒的更高易感性,感染后的病毒產量也比較高。這種因X-射線照射而引起的細胞對病毒的易感性增高,可能是RNA病毒的普遍現(xiàn)象,也可能是動物機體在X-射線照射后對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增高的一個原因。但是必須指出,類似現(xiàn)象尚未見于DNA病毒。X-射線照射的原代兔腎細胞在感染單純皰疹病毒以及原代雞胚細胞在感染痘苗病毒以后,病毒產量反而低于未照射的對照細胞。有人認為,這是X-射線擾亂了細胞內的核酸代謝,從而影響病毒成分在細胞核或胞漿的“病毒工廠”內合成的結果。
【ZZ(D】動物體溫【ZZ)】也對病毒感染呈現(xiàn)影響。飼養(yǎng)于2℃的小鼠,其對鼠痘(脫腳?。┎《镜拿舾行员蕊曫B(yǎng)在20℃的小鼠大100倍。而前者比后者的體溫低2~3℃。有人用柯薩奇病毒感染成年小鼠,隨后將其分為三組,分別置于4℃、25℃和36℃的不同環(huán)境溫度下飼養(yǎng)。在25℃條件下飼養(yǎng)的小鼠,體溫為正常的37~38℃;在4℃條件下飼養(yǎng)的小鼠,體溫比正常低2℃;在36℃條件下飼養(yǎng)的小鼠體溫比正常高2℃。在25℃飼養(yǎng)的小鼠,柯薩奇病毒感染局限于胰腺,只有極少數(shù)死亡。而在36℃飼養(yǎng)的小鼠,病毒不增殖,小鼠全部存活。相反,在4℃飼養(yǎng)的小鼠,病毒大量增殖,引起一致的死亡感染。應用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小鼠適應株作腦內接種,也有類似現(xiàn)象:在常溫(20℃)條件下飼養(yǎng)的小鼠,多數(shù)死亡;而在36℃飼養(yǎng)的小鼠,死亡率減少一半,即使死亡,病期也比對照組小鼠延長。體溫增高看來可因影響病毒某個增殖環(huán)節(jié)或激發(fā)機體免疫反應,例如抗體和干擾素產生等,而直接或間接地抑制病毒增殖。但是必須指出,哺乳動物在嚴重性病毒感染時,幾乎都將發(fā)生38~41℃甚至以上的高熱。這是機體抑制病毒增殖的積極的防御反應呢?還是機體在病毒或致熱性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刺激下的病理效應?情況是復雜的,是由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在還沒有全面了解其客觀規(guī)律以前,很難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Lwoff認為,能在發(fā)熱動物體內增殖的強毒力病毒,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3.外界環(huán)境條件以其對病毒和動物機體兩者呈現(xiàn)的作用而間接影響病毒的感染過程,包括氣候條件、地理環(huán)境和飼養(yǎng)管理方式等。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